關于氣體檢測儀發展歷程史
關于氣體檢測儀發展歷程史,其實在早期人類認識氣體危害的歷史很早,流行了幾千年的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傳說,就是古老墓穴中缺氧或存在其它有毒氣體的一個例證,從十九世紀開始,工業化生產得到飛速發展,使得工業產品逐步豐富,在其發展豐富的同時,生產安全問題突出的表現出來,特別是在生產中產生的可燃、有毒有害氣體,給生產、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為了避免相應危險存在和事故發生,人們不斷的研制安全的生產用設備和檢測用工具。
因此,從氣體監測和檢測儀器的發展歷史上看,礦工可能是最早認識到需要一種檢測危險氣體裝置的工人。
氣體檢測儀發展歷程:
1815年,著名英國化學家—亨福瑞·戴維,發明了可以在礦井瓦斯環境中使用的安全礦燈——Davy燈,Davy燈的出現,排除了蠟燭或火把照明引起的煤礦內瓦斯爆炸的危險。
伴隨瓦斯一起出現的CO也是極為危險的氣體,由于CO無色無味,無法察覺,那時的工人只能用小動物進行安全測試,例如“礦井金絲鳥”就是用來檢驗所處環境是否存在能使人致死的CO。后來,有人發明了一氧化碳的比色管,用來檢驗CO,這也是氣體檢測儀器的鼻祖。之后,隨著氧氣的危害進一步的為人所認知,又誕生了氧氣檢測比色管。
1926年,火燒連營般的油船爆炸,促使加利福尼亞的標油(Standard Oil)公司開始了研制、開發可燃氣體直讀指示器的工作。
1927年, 發明了便攜式可燃氣體傳感器。
1939年,發明了利用光衍射原理的用于檢測汽油蒸汽和甲烷的干涉式氣體檢測計。
1960年,第一代電化學氧氣傳感器出現,被應用于便攜氧氣檢測儀器之中。
1968年,金屬氧化物傳感器出現。
1969年,更多的有毒氣體化學傳感器出現。
1981年,推出氧氣和多種其他有毒氣體的電化學傳感器,也誕生了眾多的國際知名氣體檢測儀器生產廠家。
2022中國氣體檢測儀發展趨勢分析
當前國內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發展動力主要是我國對于環保的重視以及一系列產業政策的驅動。具體來講,國家加大了環保行業的投資力度,政府采購金額增加,氣體檢測儀器大多為政府采購,因此相關政府采購預算金額的波動將直接影響以上系列產品的盈利狀況。
不過,針對大氣污染日益嚴重,要想實現大氣污染管控排放,必須使用到一款高精度氣體檢測儀器,為此,深國安自主研發固定,便攜式兩款氣體檢測儀設備。SGA-501系列固定式氣體檢測儀是一款定點可實時24小時在線監測的氣體探測器設備。SGA-600系列便攜式氣體檢測儀是一款移動手持式氣體偵測儀,,產品特點上方便隨身攜帶,可隨著檢測人員移動位置進行檢測,操作簡單,開機就能檢測,3秒內可快速響應結果。